在城市的脉络中,社区不仅是居住的空间股票可以带杠杆吗,更是文化的载体、情感的纽带。2024年,广州市持续开展“社区绣花”行动,通过精细化治理和特色化发展,提升社区治理水平,推动30个社区容貌环境发生蝶变。
“社区绣花”行动如何以精细的针脚编织社区的美好未来?答案是留住乡愁和记忆。近日,南方日报记者和专家、社区代表一起走进越秀区黄花岗街云鹤社区,通过实地调研和座谈交流,挖掘社区融合在地文化的做法,总结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经验和路径。
在老社区聚集的越秀,一个个社区正通过场景营造留住乡愁,探索出了一条以文化为引领、以空间为载体、以共建为路径的社区品质提升之路,为全市同类型的“社区绣花”行动提供实践参考。
造氛围环境,寻找得到的“邻里”
在越秀区黄花岗街道云鹤社区,黄绿相间的塑胶地面铺满整个“萌宠广场”,一个个生动的小动物雕像立在广场上,吸引来往的居民停下脚步。就在2024年以前,这里还是一个光秃秃的水泥地面停车场。
云鹤社区萌宠广场
“广场上这些可爱的小兔子、白鹤、海豚、熊猫等雕塑,都是我们的两代表一委员合资认领,每一个雕塑下都写着认领人的名字。”黄花岗街道党工委书记余昭辉介绍,这些动物雕塑与社区隔壁的动物园、海洋馆相映成趣,让游客变为驻足消费的“留客”,更是为居民提供了饭后“唠家常”“遛娃”的最佳场所。
事实上,在越秀开展“社区绣花”行动的过程中,改变的不仅仅是空间,更营造了一种交流的氛围,为疏离的现代社会生活,创造了一片新故乡。
在广场旁边,隽语公寓的改变直接带动了社区文化凝聚力的改变。“我们这里居住的都是外地务工的青年,他们吃完饭之后也会到萌宠广场散步,这里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场所,在异地找到家一样的氛围。”隽语悦己长租公寓运营经理黄钢梓介绍。
隽语公寓的活动空间对居民开放
社区氛围的变化,离不开空间的设计与营造。“在普通的长租公寓中,为社区提供的空间都比较简单,不具备社区活动的相关功能。如今,公寓通过空间实现与社区的联动。”黄钢梓说,每逢周二和周四,公寓一层的公共空间就会开放给居民进行活动。社区居民可以随意进来看书或是使用运动器械。
这样的空间共享背后是企业感受到的街道、社区的诚意。黄钢梓回忆,公寓改造过程中,由于施工体量大,难免引起周围居民的不满。而每当这样的情况出现的时候,街道都会承担大量的居民沟通工作。“一开始街道的压力也非常大,我们做了大量的沟通解释工作。”黄花岗街道办副主任刘洁现场坦诚,直到一期的园林景观做出来之后,居民才渐渐转变了态度,最后才有了萌宠广场的效果。
政府有担当、企业有奉献、居民获实惠。“空间形态的转变意义重大,公共文化空间的重塑与社区凝聚力的增强正在逐渐融合。”广东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治理研究中心主任、副教授王妙妙表示,在人和人的对话、点和点的汇聚中实现场域智慧的积累,多一些交流的场合才能推动智慧的助力,有了智慧的助力才能有行为的助力。
从一个无人关注的普通停车场,到一个居民欢聚的萌宠广场;从一个烂尾楼到集住宿、办公、运动健身于一体,营收超亿元的长租公寓……在云鹤社区,场景空间外貌的转变带来居民的“相聚”,空间形态形成一种街坊邻里的“亲密”。在这样的链接中,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难度也逐渐降低,社区“萍水相逢”的联结慢慢变成居民自觉的“唇齿相依”。
建合伙纽带,缔造共同的“文化”
云鹤社区的巨变,除了街道工作和企业行为,事实上还离不开一群“社区合伙人”。“这棵树是人大代表捐的,这盆花是企业捐赠的……”走进萌宠广场,刘洁一边指着广场的装饰一边介绍。
2024年,云鹤社区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吸纳辖内机团企事业单位、“两代表一委员”和居民代表等多元力量,运用共同缔造理念,利用“家门口动物园”的创意,创新打造“三个一点”(政府出一点,企业捐一点,居民筹一点)筹资模式。
多方筹集共计投入近300万元,打造900余平方米集商业、休闲、餐饮等功能为一体的“萌宠广场”。不仅解决了社区缺乏公共活动空间的问题,还解决了停车位的难题。此外,社区还联合海洋地质调查局等单位和学校修复美化破旧墙面12处,动员沿街商铺规整广告招牌等。
破旧的墙面焕然一新,原本墙皮脱落的红砖墙面已经“穿上新衣”,越秀人民街太平通津社区过去一年也发生了不少改变。
这些改变,同样离不开街道不断拓展的“社区合伙人”朋友圈。“在2024年,我们成功与港汇大厦、御江苑、星苑饭店、昊琛养老院等机团单位协作,企业先后出资,帮助社区提升星苑饭店提升门面招牌、新装护栏、开展港汇后街设计等。”太平通津社区党委书记林伟锋介绍,企业还积极配合北京路管委会开展北京路南拓实施,对前后路面、三线、立面周边改造100多万元,出资拆除重建太平沙牌坊。昊琛养老院积极配合整改,拆除后楼梯违建并墙体整饰,通过一系列共建措施,不仅改善了社区面貌,也促进了企业与社区之间的和谐共生。
如今,从珠江边散步至北京路南段港汇大厦楼下,太平通津社区醒目的小广场吸引游客拍照。人气慢慢回来了,居民们也逐渐感受到了老城市“新家园”的活力。“社区将小巷里的环境都整体提升了,我们店门口也提升了不少。”社区内巷一个专门卖小吃的店铺老板开心地表示,现在路过店门口,愿意进来坐坐吃点东西的人也多了起来。
这些基层空间的改变,都离不开“社区合伙人”队伍的拓展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。而社区合伙人作为新兴治理模式,打造了具有黏性和活力的社区。形成互惠互利的稳定链接,而不是暂时性的合作。也为整合社区内外资源、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建设、共同解决社区问题、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。
承文化根基,筑看得见的“乡愁”
作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,越秀区的每一个社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元素。走进洪桥街三眼井社区,三口水井的雕像时刻提醒人们社区的历史文化。
“现在我们站的位置就是古井原来的位置,我们设置了一个象征性的景点作为纪念。”越秀区洪桥街三眼井社区党委书记吴立芳介绍说,“宋代的时候,有一个知府住在越秀山的万寿寺,他发现寺里的泉水非常甘甜,他就命人在寺内挖了一口井,供寺内的人饮用。但是寺内有水了,周围的老百姓没有水喝,于是他又命人来这里建了三个井口,供老百姓打水喝。”
在广州市“社区绣花”行动中,文化的力量更是推动城市空间提升的内在动力。为了提升社区品质,在“社区绣花”行动过程中,广州市城管局鼓励社区挖掘社区在地文化,寻找独特的文化IP。不少社区纷纷寻访长者,翻阅记载,用新的方式再现文化,在润物无声中利用文化的力量促进城市的精细化管理。
越秀区洪桥街城管办主任丁克松介绍,三眼井社区围绕历史文化典故打造了三眼清泉景观,将三眼井汲泉惠民的精神传承下来,小小的雕塑让路过的居民群众可感可知。此外,社区还打造了社区廉洁文化阵地。塑造展现廉政特色文化主题,融合廉洁文化宣传教育,使群众共享清廉文化建设成果,营造良好社会风尚。
三眼井社区
大塘街龙腾社区经过“社区绣花”行动,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。原本空旷破旧的墙面如今已经画上不同主题的墙绘。走在其间如同浸润在穿越时空的历史场景中。跟随墙绘的变化,看遍越秀核心区域的独特历史文化。
隐蔽在龙腾里小区里,广东珠影影院管理有限公司门前,电影胶卷图样的墙绘融进社区景观,讲述珠江电影的发展和变迁;广东贡院历史陈列馆——明远楼静静耸立在小巷内,整饰过的建筑依旧保持着修旧如旧的美感,与门前的百年木棉树共同讲述广东科举历史故事,一幅幅墙绘串联起东平大押、中山大学天文台旧址、贡院明远楼、鲁迅纪念馆等历史底蕴,展现龙腾社区历史变迁和名人故事。通过“社区绣花”行动,社区将尘封的历史文化“摆上”街头,打造独属于社区的“街头博物馆”。
“一道菜、一句话,都可以成为值得挖掘的文化。”王妙妙表示,每个地方都可以根据当地的文化特点去形成不一样的文化挖掘思路,并用这些文化来赋能城市的精细化管理。
在“社区绣花”行动中,社区深度挖掘历史、民俗、传统等文化资源,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元素在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中创新融合、相得益彰,打造承载、展演和传播文化的重要场域。越秀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刘子丰最后表示,无论是三眼井社区的历史雕塑还是龙腾里小区的街头博物馆,都从历史中汲取文化的力量,用创新方式守住集体记忆,延续城市文脉,让居民记住乡愁。
南方+记者 马艺天 冯艳丹股票可以带杠杆吗